根據山西省科學技術廳、山西省委宣傳部、科學技術協會的有關文件通知,圍繞“走進科技,你我同行”主題,我校科協、科學技術部于5月21日至28日科技活動周期間,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系列科普活動。
科普講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辦科普講座10場,其中校外專家2場,校內專家8場。通過開展多領域多角度的科普講座,引領學生領會科學思維、感受科學魅力、走近科學世界、倡導科學生活,使大學生深入了解科技知識、科研工作,感受科學力量、科學魅力、科學探究的樂趣,觸摸科學之美,充分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他們樹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遠大志向。激勵全校師生厚植家國情懷、勇于創新爭先,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再攀高峰,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科研人才。
實驗室開放活動。活動期間,石墨烯林業應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微結構電磁功能材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傳感省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山西省清潔能源材料聯合實驗室、AI 同大創客中心、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大同市重點實驗室等多家實驗室相繼開放,有序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進行科普實驗、科普宣講,以及對大型儀器的使用培訓、最新科研動態展示等,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充分激發大學生科學研究興趣,弘揚科學家精神,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志向。
科普讀物推薦。活動期間,向我校師生推薦了10部科普讀物,分別是《生命密碼》、《人類食物百科》、《地球之美》、《大師風范》、《大設計》、《一根蘿卜的革命》、《古今數學思想》、《從一到無窮大》、《數學與生活(修訂版)》、《愛因斯坦也犯錯》。科普讀物可以激發大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鼓勵大家積極閱讀,通過閱讀來了解更多科普知識,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創新能力。
科普影片推薦。活動期間,向我校師生推薦了10部科普相關影片,分別是《華羅庚》、《氣候變化真相》、《人類星球》、《神秘的混沌理論》、《數學的故事》、《地球脈動》、《旅行到宇宙邊緣》、《神秘旅行》、《手術兩百年》、《宇宙的構造》。科普影片可以營造校園良好的科學氛圍,增加大學生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培養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維模式,樹立正確的科學思想、科學價值觀,從而促進大學生科學素養全面提升。
戶外大學生實踐活動。在活動期間,開展多種實踐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是數學建模與統計分析大同市重點實驗室開展的“數學模具制作”室外活動、護理學院開展的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疫情防護及公共衛生健康知識宣講、防疫禮儀演示等活動。戶外實踐活動對理論知識進行轉化和拓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習熱情、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增強學習和科研的興趣,提高并在實踐中磨煉意志,砥礪品格,進一步增強動腦、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
科研平臺科技成果展示。活動期間,展示了我校省級和市級科研平臺中9個平臺的科技成果。科研平臺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凝聚和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組織和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的重要載體。
在科技活動周期間,各部門充分協調配合,發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科普活動立足實際,切實起到了科技知識宣傳效果;考慮疫情形勢,充分利用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采取直播、微視頻、微動漫等方式開展線上活動,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科技活動周。整個科技活動周的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校進一步形成了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為普及科學知識,推動校園良好氛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