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校黨委書記趙水民在出席第十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新影隨行,逐夢青春”傳媒大賽上指出,青春是用來挑戰的,青春是用來失敗的,青春是用來吃苦的,他希望青年學生能夠“肆無忌憚”地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嗨”起來。
?
當天,由校團委主辦、新聞與傳媒學院承辦的第十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新影隨行,逐夢青春”傳媒大賽在本真樓創客中心舉行決賽。參賽作品分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每組均設圖片類、文字類、視頻類三個項目。這些作品堅持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注重發掘內涵,實現校園文化與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
趙水民認真觀看了參展的圖、文、短視頻作品,對新聞與傳媒學院的教育教學成果和參賽作品所體現出的“青春、活力和無限希望”表示肯定,對獲獎學生表示祝賀,對其他學院學生挑戰自我、勇于參與、敢于嘗試的精神表示高度贊賞!活動期間,趙水民從“青春是用來挑戰的,青春是用來失敗的,青春是用來吃苦的”三個角度,同現場同學交流了“青春”應該有的樣子。他指出,課堂、校園、社會和虛擬空間是大學生的四個課堂,同學們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積極投身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規劃好大學生活,選擇好興趣愛好,嘗試自己未嘗涉獵過的領域,挑戰自己未嘗挖掘的短板,努力讓“肆無忌憚”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他勉勵同學們,有嘗試就會有“失敗”,有挑戰就會有“失落”,“肆無忌憚”的過程也是一段吃苦受累的心路歷程,但這些都是“青春”最靚麗的風景,是青年成長進步的階梯。他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的回信激勵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自找苦吃”、不怕失敗,用腳步丈量“鄉土中國”,用鏡頭對準“美麗中國”,用青春書寫“未來中國”。
趙水民強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他希望全校青年學生特別是全校新聞人,要積極參與“主題教育”,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特別是要通過以學增智,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要靈活穿越“四大課堂”,將專業學習延伸至校園內外、線上線下,將校園文化活動、創新創業活動、志愿活動等融入大同、城校聯動,切實在助力大同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過程中全面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要主動踐行“四力”要求,充分發揚宣傳思想工作者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執著精神,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大同,走進“鄉土中國”深處,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閱歷、錘煉情懷,在實踐中明大德、講公德、嚴私德,以青春力量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郝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