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2023年7月大同泉派中醫成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今年2月21日,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公布首批三晉中醫學術流派名單,“大同泉派中醫學術流派”成功入選。山西大同大學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副院長李亮,作為泉派中醫第六代傳人、現任泉派中醫掌門人,他不僅肩負著學校、家族的期望,更承載著中醫文化的傳承。李亮深知,只有在繼承原有泉派中醫診療體系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其他中醫流派的長處,并結合現代哲學、醫學、科學體系的知識,逐步融合提升,才能把傳統的中醫學術,向著更加全面和現代的方向推進。因此,他始終堅持在教學、臨床一線,以“為往圣繼絕學”的信念,用實際行動傳承中醫文化,踐行泉派中醫的魅力。
泉派中醫的傳人
在古都大同,近百年來流傳發展著一支重要的民間中醫流派——泉派中醫。泉派中醫創立于184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創始人賈生祉先生,在長期的中醫診療實踐中,將賈氏一門傳承的中形學思想體系和傳統中醫理論相結合,創立了中形醫學,并命名為泉派中醫,確立醫道宗旨“為己壽,為親者壽,為天下人壽”。泉派中醫具有傳承久遠、保存完善、發展全面、獨特完整的中醫學術和診療體系,以秘傳“中形醫學”為核心,以中形辨證施治為代表,包括方藥和外治理療體系,配有百余種秘法秘方,內外治療并重,體系精深而獨特,療效快速而顯著,是民族中醫的重要代表。泉派中醫目前已傳至第八代,門人達300余人,分布于全國各地,建有以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為主的核心傳承團隊,在全國各地和大同開設分支機構、中醫館、養生堂30余家。2023年9月,李亮被認定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同泉派中醫代表性傳承人。
李亮給中醫學專業學生授課
李亮自幼師從泉派中醫第五代傳人、舅舅賈文祥先生,從15歲起開始行醫坐診。名醫的成長從一次次感動中開始。李亮清晰地記得,小時候,他經常跟長輩出診,坐在馬車上,翻山越嶺,一路顛簸趕到患者家中。看著長輩一番治療之后,患者從痛苦中解脫的樣子,他一次次被感動,立志做一名濟世救人大名醫的理想在李亮幼小的心靈中萌芽。從此,“我的人生始終和中醫深深的鏈接在一起,因為她快樂,因為她悲傷,因為她收獲,也因為她失落,總之我的人生已經和她融為一體,分不出彼此。”
李亮的中醫學習之路在“痛并快樂”中延伸。過去以家傳師承的方式學習中醫,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大量背誦記憶中醫的各種內容,他也不例外。除了背誦《湯頭歌訣》、《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等中醫典籍外,還要背誦一些泉派中形學和中形醫學的內容。等背得差不多了,就去跟診。在跟診過程中,李亮慢慢理解參悟背誦的內容。日積月累,他對中草藥逐漸熟知,也對各種病癥的治療有了心得。學習過程辛苦且枯燥,但在這個過程中,他打下了堅實的泉派中醫學術根基。李亮常常對弟子和學生講,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要心靜專一,耐得住寂寞。平庸的人往往用熱鬧來填補空虛,而優秀的人則能以獨處來成就自己。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煎熬,堅持,再堅持,直到最后成功。
1993年,李亮考入山西中醫學院,期間系統學習了中西醫學的內容。本科畢業后,他又進入天津中醫藥大學讀研深造。就這樣,李亮成長為既秉承傳統中醫、又接受了系統正規中西醫學教育的現代中醫人才。
傾力推動中醫傳承
碩士畢業后,李亮來到山西大同大學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任教。他承擔起中醫傳承重任,將傳道授業作為畢生追求,傾盡全力推進中醫的傳承發展和廣泛傳播。
分組學習討論中醫診療刮痧手法
傳承,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復刻,更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在李亮的帶領下,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開展了“一院一品”督學導師制師承教改項目研究,并成立“中醫辨證思維訓練研究與創新”工作室,旨在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回歸傳統師徒帶教的方式,促進學生規范性學習、傳承和發揚中醫。全院師生全員全過程參與師承項目,以歷代名醫學術研究為線索,以中醫全專業內容學習和實踐以及全人文素質培養為目標。
中醫學的教育主要可劃分為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院校教育模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較為成熟,但也出現了一些不符合中醫教育規律的問題,例如學生大多“千人一面”,重理論輕實踐,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其他學科知識的教與學。李亮認為,師承教育模式是傳統醫學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方式,是院校教育模式的重要補充。通過督學導師的設立,敦促學生們更好的“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同時也推進專業教師提升業務能力及綜合素質。在實施過程中,導師言傳身教,監督并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重在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學生們在導師的指導下,耳濡目染、心領神會,以更好地掌握導師的經驗和專長。
“一院一品師承教育”督學導師拜師儀式
2023年11月25日,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舉辦了“一院一品師承教育”督學導師拜師儀式。在莊嚴肅穆的拜師儀式上,各督學導師身著白衣端坐,徒弟們向師父行三鞠躬禮并依次呈遞拜師帖,整個儀式嚴謹有序,師徒深情互動。此次拜師儀式,是一個開始,更是尊師重道的中醫傳承。
中醫絕學該如何師承?
那么,為何進行這樣的師承教育和教學改革?中醫師承教育,到底師承什么,怎么師承?這一道“必答題”讓李亮提前思考“著筆答題”。
組織學生開展中草藥識別學習
一根銀針、一把草藥、一個手法、一柱艾灸……便能解決很多常見病,甚至是疑難病。中醫藥蘊含著不少絕學,過去曾靠師徒口傳心授、代代傳承。但是一直以來的傳承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以泉派中醫為例,之前都是不傳外姓而且核心內容只由嫡系傳人一個人掌握,在李亮之前的前五代都是這種傳承方式。同時,不同的學派醫生之間對于技術總是諱莫如深,避而不談,仿佛保守已然成了中醫的另一個代名詞。因此,中醫藥傳承的保守性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在一度時期幾乎使得中醫到了快要自我消亡的地步。
李亮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思考,創造性地提出了中醫學“大傳承”的理論。他在自己著述的《大傳承》一書中提出,要從人生三大根本問題的“內容角度”而不是“形式角度”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傳承,前提是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生存方式傳承的轉變,即把過去“以技術手段謀生”方式轉變為“以團隊占位獲益”的方式;二是生活模式傳承的轉變,即把過去“秘傳獨進”的生活模式,轉變為“團隊分享共進”的生活模式,即從“獨樂樂”轉變為“眾樂樂”的生活模式;三是生命形式傳承的轉變,把過去以“仁心仁術”為醫者精神綱領的生命形式,轉變為以“生命教育”為醫者精神綱領的生命形式。
根據李亮提出的中醫學“大傳承”理論,在校領導和學院領導、教師的支持下,李亮和他的團隊將中醫傳統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有機融合,推行了全員全程中醫師承教育改革,而設立“一院一品師承項目”更是一次師承教育探索。
李亮講授泉派中醫理論
全員覆蓋,全程參與。從2022年開始,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開展了中醫各家學說“四全模式”教學改革,即以全專業課教師指導、全年級學生覆蓋、全周期目標學習、全內容翻轉課堂的模式。通過對歷代名醫的全程學習,課堂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各孤立的中醫類核心課程內容進行有效地整合,強化學生的文獻整理、醫家學術思想凝練、經典整合、師德傳承、臨床思維等方面的知識,提升學生的中醫思維和傳承能力。
破除家規,廣納學徒。破除口傳心授、代代相傳、傳男不傳女等“家規”,從學校學生、社會學員中尋找合格接班人,對學院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實施師承教育全員全覆蓋,開枝散葉,加大傳承范圍,加快傳承步伐。
師徒帶教,回歸傳統。將全院師生以二十四節氣分組,以老師帶動學生進行研學。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以回歸傳統師徒帶教的方式,促進學生規范性學習、傳承和發揚中醫學,解決中醫學專業學生如何主動、自主地學好中醫,解決學生學習被動、成績提高困難等問題。同時,達到師生之間“教學相長”,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
研讀經典,扎實基礎。當今流傳的中醫學經典是古圣先賢體悟天道、歷經千百年醫療實踐而總結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醫的登天之梯,不可輕視。學院開展了中醫歷代名家學術思想繼承性學習活動,重點研學24位醫家相關著作,為學生營造研學經典的良好氛圍,并為學生們未來學術研究方向及研究思路提供指引,傳統師承導師保證以最傳統的師承內容及師承手段,讓中醫學師承更加回歸經典。
結對學習,團隊互動。對于每年新入校的學生,學院將其集中編入醫家學習小組,高年級與低年級一對一組成學習小組,結對共48對。李亮的泉派中醫團隊從內部開始進行交流實踐,逐步吸引大同本地中醫行業人員進入,與其他中醫門派團隊交流學習。各類中醫技術在團隊中交流、融合、創新、提高的同時,再傳播到更多中醫門派中去,不斷提高整個中醫行業的平均水平,形成良性互動。在交流互動中,以“泉”派之名,行“全”派之實,漸隱“泉派”之名,成中醫大傳承之實,弘古人“為往圣繼絕學”之志,以利于世。
中醫學專業學生開展小組學術分享活動
學術分享,教學相長。學院24個小組的同學根據督學導師安排的研學題目,在研學知識過程中分享學習心得。學生們通過前期對醫家的研學,在班級中進行醫家研學分享。在醫家研學中,老師們全程參與,每月進行一次線上或線下會議,開展醫家學術思想分享、師生互動答疑。老師在學生的研學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對同學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師生互動,效果極佳。截至2023年末,全學院24位醫家研學學術分享會已經召開1020次。學術分享活動使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們溝通交流等綜合能力得到培養,督學導師與學生們都得以進步,實現教學相長。
中醫學專業學生跟診學習
臨床帶教,跟診學習。24個學習小組在學院師承實踐基地進行師承教學,小組成員按照任務分配進行接診、抄方、抓藥、推拿、艾灸等臨床跟診活動。督學導師在門診結束后,對相關病例進行啟發式講解,學生當場向導師提出跟診學習中遇到的診療疑惑。這種現場教學方式猶如身臨其境,實踐性強,進步快,效果好。
通過研學歷代名醫、閱讀相關經典著作、結對學習、學術分享及跟診病案記錄,豐富了學生的理論認知與臨診實踐經驗,從多方面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中醫人才。
繼往開來 薪火相傳
李亮認為,泉派中醫不是一兩個人的,她是大家的,我們一定要秉承“為己壽,為親者壽,為天下人壽”的宗旨理念,帶動整個中醫行業走上中醫大傳承之路,實現中醫事業參與人的技術共享,思想共享,資源共享,事業共享,經濟共享,不斷推動中醫事業可持續發展。
在李亮毫無保留的傳授、帶教培養下,一屆一屆的學生、一代一代的弟子開始走上中醫診療的道路,成為省內、大同市內多家醫院、診所的醫療骨干。
李亮作泉派中醫學術講座
泉派中醫第七代傳人、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2015屆中醫學專業畢業生、現任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主治大夫劉彥偉對李亮老師的師承教學有著非常深刻的感受:“李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熟讀經典與臨床問診必須兩不誤,跟學過李老師的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李老師能講中醫各家學說,知識全面,求學期間能遇到這樣的老師是一生的幸事,受益無窮。”
“中醫學既是一門實踐醫學,也是一門經驗醫學,傳承的意義重大。在我的醫學之路上,非常幸運遇到了李老師,他是我學醫的領路人、從醫的導航者。”提到恩師李亮,泉派中醫第七代傳人、2014屆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大同市個體診所大夫王新宇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李老師講授《中醫各家學說》,提倡辨證施治,注重個體差異,這樣的傳承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對我影響非常大。”王新宇說,他至今還以李亮老師為榜樣。
泉派中醫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活動
泉派中醫第七代傳人、2023屆中醫學專業畢業生、2024年考研上岸學生楊麗科對學校開展的師承教育方式有切身的感受,她就是這種師承教育方式的受益者。她記得,在校期間,班級經常開展專業學術分享,她第一次在班里的分享會上講的是清代醫學家吳師機的“中醫外治法”。此后,她確立了自己的中醫外治學術研究方向,重點學習中醫外治理論,并在跟學臨床時運用這種診療方法。在報考研究生專業時,楊麗科選擇了中醫外科學方向并被錄取。
2020級中醫學專業學生李少楠一直參加學院組織的“醫家學習小組”。他記得李亮老師經常對小組學員說,“提升能力很重要,離開檢測儀器,只通過望聞問切,你們要有能力臨證問診。但同時,大家更要有涵養品行,學習中醫藥首在愛國、愛家、要孝順長輩,樹立醫德,做到大醫精誠,仁心仁術。”李少楠說,在未來的學習中,將更加注重學習方法的改進和提升,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體系,努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珍惜學習機會,背誦古書,研讀醫案,重視醫德修養,不辜負老師的培養。
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趙水民對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開展的師承教育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院深入挖掘中醫學課程思政元素,開發場館里的思政課,打造出富有中醫特色的課程思政案例,即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人心,以生命教育方式輻射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的一個突出特色亮點。
山西大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麗英表示,創新中醫師承教育模式和路徑,是學校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的重要抓手。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一院一品”督學導師制師承教改項目開展兩年來成效顯著,下一步將總結經驗,并積極做好推廣,努力打造中醫師承教育的山西樣板。
中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積極影響。俯仰岐黃道術,思接千載,薪火相傳。在新時代新征程,李亮和山西大同大學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師生將繼續傳承經典,守正創新,在實現中醫藥現代化路徑中不斷探索,在科學強國建設中彰顯中醫的獨特意義和價值。(文字:張寧 攝影:安嘉平等 責編: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