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學習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麗英,文學院彭栓紅教授,法學院張雅東博士參加。
學習會由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中國共產黨大同市委員會、華東政法大學、山西大同大學、云岡研究院共同主辦,華東政法大學“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具體承辦,復旦大學“四部委”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四部委”研究基地、同濟大學國家民委研究基地、上海音樂學院國家民委研究基地為協辦單位。
姚麗英在開幕式上致詞,介紹了學校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重點分享了學校圍繞云岡學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有益嘗試。姚麗英表示,學校積極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的構建,講好中華民族融合共生的歷史故事,發揮智庫作用積極建言獻策,深入開展實地調研及學術交流活動,致力于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走深走實。
會議“基地建設工作交流”環節,華東政法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音樂學院的“四部委”研究基地、國家民委研究基地相關負責人代表羅培新、范麗珠、高向東、王楨棟、伍維曦分別介紹了各自基地的人員構成、發展情況、成果業績和基地特色。
會議“專家座談”環節,由華東政法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國家民委研究基地研究員姚尚建主持。邵晉棟、徐欣、劉貴斌、彭栓紅、何勤華、王立民、劉風景結合各自的地域、專業研究領域,從民族法律、民族融合、云岡石窟等方面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了學理探討和交流學習。
彭栓紅表示,大同的民族融合歷史悠久,云岡石窟作為北魏皇家工程、世界文化遺產,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產物,蘊含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豐富歷史內涵,在石窟藝術、北魏歷史等方面極具研究價值,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體現。
本次會議是學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是學校積極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學校與大同市統戰部、大同市司法局、云岡研究院強化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增進了大同市與上海市南北兩地相關部門、高校的情感友誼,將為下一步的學習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礎。(來源:文學院 責編: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