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圖① 4月15日,云岡研究院歷史與民族融合研究中心工作人員王雁卿在云岡石窟進行考古調查。 圖② 4月16日,在云岡研究院數字化保護中心展廳,工作人員王娜展示一款3D打印佛像模型。 圖③ 4月16日,在云岡石窟,工作人員在進行考古調查。 圖④ 4月15日,在云岡研究院可移動文物修復室,工作人員孫麗娜在進行鐵器修復。 圖⑤ 4月16日,在云岡研究院石質文物保護研究室,工作人員張帆為石窟壁面樣本稱重。 圖⑥ 4月15日,在云岡研究院可移動文物修復室,工作人員李鵬飛在進行瓷器修復。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詹彥攝
|
|
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建勇 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
五載春秋,初心如磐。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串串腳印、步步情牽;作出重要指示,殷殷重托,綿綿厚望。
5年來,云岡研究院全體同仁始終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踐行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科技賦能、融合發展的理念,在文物保護、學術研究、文旅融合、文化傳播等領域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一、以科技為盾,筑牢文物保護根基
時間的刻度,記錄著前進的足跡;重要的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時強調,“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五年間,在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以及省、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牢記領袖囑托,積極踐行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要求,扎實工作、積極創新,各方面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文物保護工作扎實推進。堅持“保護第一”原則,持續加強對云岡石窟洞窟的病害調查、微環境監測和日常保養,積極開展石窟修復材料和修復技術的研究、實驗與應用。目前,云岡石窟洞窟水患與危巖體問題已得到有效治理,保護工作已轉向預防性保護、精細化維護和數字化保護。建成了物理力學、物相分析、化學分析等文物保護實驗室,完成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建設以及運行管理平臺建設的方案編制工作。聯合上海大學啟動了云岡石窟石質文物內部凝結水監測與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被列為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計劃“揭榜掛帥”項目。
在數字化保護方面,目前80%的洞窟實現了全數字化保全,已建成的“數字云岡”先進計算中心,是國內文博系統首家基于文物數字資源的先進運算與數據儲存中心。五年來獲得國家、省級獎項4項,申請專利6項,獲得軟件著作權3項,編制申報了山西省文物數字化保護首例省級地方標準。2024年10月底,云岡研究院參賽項目“數據資源匯聚融合賦能文物保護利用——以云岡石窟為例”先后榮獲“數據要素X”大賽山西分賽一等獎、全國總決賽文化旅游賽道一等獎;“云岡石窟數字保護傳承”案例成功入選2024CCF全國優秀案例(全國共15個)。11月,云岡研究院數字化保護中心業務骨干,受邀分別在國家數據局、京津冀首屆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高研班上進行授課;以云岡研究院為登記主體的“云岡石窟第13窟石窟本體三維模型數據集”獲得山西省首張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
云岡研究院不斷加強科技在文物保護領域的應用,積極探索文物保護研究的新方法新途徑。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航天測繪與地理信息學專家陳軍教授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劉漢龍教授團隊等院士級高精尖技術團隊展開合作,從文物保護中重點、難點方向入手,讓科技賦能文物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加強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2021年,云岡研究院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高校聯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第20窟西立佛考古發現殘件進行了數字化復原項目,完成了西立佛比例、造型、衣紋、色彩等內容的復原。目前正在積極部署DeepSeek人工智能的應用,以更好地滿足文物數字化保護、科研和應用的需求。
二、以學術為魂,深挖云岡文化內涵
云岡研究院聯合北京、上海等地著名高校和山西大學、大同大學以及省文物局所屬科研團隊,積極開展云岡石窟和北魏平城考古等基礎研究項目。2021年出版了《云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2023年出版了《云岡石窟窟前遺址發掘報告》,2024年編寫了《山西國保古建筑檔案·觀音堂卷》,目前正在編輯整理《云岡石窟藝術全集》《云岡石窟志》。20卷本《云岡石窟全集》被中宣部授予中國出版圖書政府獎、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云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被評為“2021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近五年發表論文192篇,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58項。
在云岡學平臺建設方面,云岡研究院聚焦石窟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利用的重點、難點問題,整合多學科研究力量,和國內石窟寺學術科研隊伍共同打造基礎研究資源平臺。云岡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院士科技創新中心、石質文物保護與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博士后創新工作站均已落戶云岡研究院,并構建起云岡石窟文物保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的創新體系。近五年,云岡研究院不斷引入新學科、新技術,形成多學科交叉研究模式,從不同維度提升云岡學科研水平。先后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進行全方位合作,建成云岡學智庫平臺;與山西大學聯合建設了“云出云岡——云岡學文獻知識庫”;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等聯合開展壁畫與土遺址等文物修復。
在云岡學學術交流方面。先后舉辦了“云岡紋飾研究”“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民族融合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絲路沿線石窟寺數字化保護”“中國石窟寺考古”“宿白先生誕辰100周年”“云岡﹒北朝建筑研討會”“第二屆黃河文化石窟寺聯盟數字化研討會”“第六窟專題學術座談會”“云岡石窟多元文化交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學術座談會”等系列專題學術研討會。與柬埔寨吳哥窟管理總局合作舉辦了“共通與永恒”線上學術研討會,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意大利東方研究會、巴基斯坦考古隊、比利時魯汶大學工學院、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在云岡石窟考古、保護、研究等領域廣泛開展了合作交流。此外,云岡研究院出訪團分別赴、法國、柬埔寨,就學術交流、展覽展示、文物保護技術、數字化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持續擴大云岡學國際影響力。同時,接待發展中國家議會代表團、拉美商會代表團、國際媒體和智庫人士聯合考察團、中美青年交流團、日本山西商會、西班牙杜甫文化學校等國外團隊,進一步促進雙方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
三、以融合為徑,激發文旅創新活力
目前,大景區格局初見成型。打造一核兩翼三帶空間布局:核心區突出遺產地本體保護;東翼建設菩提藝術區,西翼串聯魯班窯石窟等35處遺址,形成20公里文化廊道。
持續推出精品展覽,讓云岡文化走向全國。舉辦的《圣地重新—云岡百年復興展》和《中國與世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一周年特展》分別被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評為2021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云岡藝術大展”先后在浙江大學、上海寶龍美術館進行展覽,開啟了云岡石窟行走世界的步伐。2023年,聯合北京大學、蘇州灣博物館等舉辦的《“蓮曜云中”:云岡舞公眾教育與實踐探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未來之星獎”。第六屆山西文博會授予云岡研究院“優秀組織單位”和“優秀展示單位”榮譽。《芥子須彌——云岡特展》《融·云岡經典藝術展》《靈巖巍凝——云岡歷史與藝術專題展覽》《洞見——從西域到西湖》等十余場臨展與外展,持續擴大云岡石窟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特別是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成功舉辦了山西省首次入臺展覽——《芥子納須彌:云岡石窟藝術特展》,此次展覽是國家文物局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文物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容之一,被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列為2024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迄今為止,觀展人數已超120萬人次,讓年輕一代觸摸文化根脈。
提升服務水平打造一流景區。近五年,云岡石窟景區排名始終位列全國5A級旅游景區前列,先后榮獲“全國人文景觀品牌影響力10強”“國家5A級旅游景區影響力100強”“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等榮譽,在國內文旅產業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彰顯。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444萬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45.35%,有力地帶動了全市文旅產業發展。2024年云岡石窟景區在全國5A級景區品牌傳播力100強榜單中多次位列前十,9月份僅次于故宮博物院名列第二。年底上榜2024年度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100強第3名、2024年度全國五A級景區品牌傳播力(MBI)100強第5名。2024年4月,云岡研究院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四、以傳播為橋,綻放文明互鑒之光
數字化破壁傳播。配合央視、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拍攝錄制了《萬象中國之云岡新景觀》《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等大型專題紀錄片;與上海荷木文化公司聯合打造了“夢回云岡”時裝秀、“又見云岡”大型實景表演,并共同研發文創產品。配合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在景區進行“東方甄選看世界”抖音直播活動。近五年,我院與北京歷史講壇、北京白日夢、晉行記、杭州藝旅、成都大咖說等全國百余家研學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開展研學活動300多場,接待來自北京、上海等十多個省市學員上萬名,組織了多場形式多樣的科普研學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云岡文化藝術的影響力、吸引力。《云岡石窟》宣傳片榮獲2023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入圍項目。《云岡石窟》《石窟中國》等大型紀錄片,在央視4套、9套、10套循環多次播出,極大地提高了云岡文化的知名度、關注度,帶動了云岡旅游的空前繁榮。
下一步,云岡研究院將在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以及省市兩級的正確領導下,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做好云岡石窟文物保護、云岡學研究、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和活化利用工作外,重點開展世界遺產地文化屬性的研究與闡釋工作,更好地提供并做好分眾服務。通過深入研究、創新闡釋、分眾服務、社區參與、文化旅游、國際合作和新媒體傳播等多種形式,更好地發揮云岡石窟文化屬性,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同時促進文化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回望云岡研究院在總書記視察云岡石窟后這五年的奮斗歷程,我們深知:文物保護不是束之高閣的獨白,而是文明傳承的對話;文化發展不是孤芳自賞的獨舞,而是美美與共的合奏。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追求,讓千年石窟在新時代煥發永恒光彩!
來源:大同日報 2025-05-10 責編:余致楠